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2章 贤士厅前诉来意,狄泉月下追贯忠

狄泉不解,这许贯忠怎么和饥民们混在一起了,又如何到了山东来了。

“阁下应该就是狄泉狄寨主吧,真是天日之表,武襄公有后如此,必然含笑九泉。”

许贯忠明显是听说过狄泉的名号。

“身为后人,辱没祖宗,先生为何来此?”

许贯忠说,“来此为友人讨要一件东西。”

“什么东西?莫非在我梁山之上?”

狄泉心说,这许贯忠的朋友,自己就见过一个“浪子”燕青,自己山上应该没有人招惹过他。

“此事不忙,这些百姓吃了狄寨主的马,狄寨主还赠给他们粮米,可是这粮米又非无穷无尽,早晚还要耗尽,狄寨主若是真有心帮助他们,还是要给他们找个安身立命的所在。”

许贯忠说罢,就看着狄泉,似乎在看狄泉如何处置此事。

狄泉感觉这位许贯忠似乎是在考自己,但是他所说的话是实实在在的。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他们这些老百姓背井离乡,流离失所,耕者无其田,早晚还得饿死。

自己若是收留他们在梁山,他们又能干什么呢?

就是留下,他们这些老百姓也未必愿意上山落草……虽说狄泉反复强调自己是义军,但是在他们老百姓看来,什么草寇义军的,都差不多……

附近的村镇估计也容不得他们,毕竟各地都有乡党宗族,他们外姓前来,那是要挤占生存空间的,会被排斥,搞不好还会出人命。

狄泉思量片刻,突然想到了一处好去处。

狄泉虽然家道中落了,但祖上有个相识,能给这些老百姓一个安身立命的去处。

此人便是范文正公子孙范乾,狄泉父亲与他相识,两家乃是传世的世交,昔日范文正公将狄青一手提拔起来,这份恩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

此人狄泉小时候见过,称为伯父,现掌管范氏义庄,若能让这些百姓去投奔他,想来可以妥善安置。

这“范氏义庄”乃是文正公范仲淹所创建,想当年范仲淹在六十岁的时候到苏州任知州,解决了苏州的水患,却购买了1000亩田地捐出成立了义庄。

范文正公一生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,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,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。

它是一个奇迹,虽然朝代更迭,历经战乱,但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