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314章 快马加鞭传讯息,福祸不定救万民

狄泉在击溃了张开部队后,打扫战场用了整整一天,接收郓州附近的土地,派兵驻守,再派人调兵遣将,用了两天。

这三天,他一直在思考着该如何面对如此多的敌人,但是在第四天,他就没功夫来思考这问题了。

因为从东京城八百里加急的情报到了,他知道了宋徽宗要对黄河下手的事情。

按说“过街老鼠”张三和“青草蛇”李四这俩人四天是不可能从东京跑到山东的,累死他们两个也做不到。

但是,狄泉早就料到了这一点,所以早就在几个重要的地点之间建立了自己的驿站,伪装成了酒店饭铺,好方便接力传递信息,就和朝廷的驿站是一个样的。

毕竟,现在狄泉手底下没有“神行太保”戴宗在,虽说许贯忠能请车马神日行千里,但也不能让他去干送信的活吧,太过于大材小用了。

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,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,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“马上飞递”的字样,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。如果遇到紧急情况,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 400 里、600 里、最快达到 800 里。传递紧急文件时,每个驿站都用快马,这样,虽然不是千里马,但每匹马都拼命跑,也可以一日千里,“八百里加急”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。

诗人岑参在《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》一诗中写到“一驿过一驿,驿骑如流星。平明发咸阳,暮及陇山头”。

按唐政府官方规定普通驿马要求一天行 180 里左右,最快的则要求日驰 600 里,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,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,两地相隔三千里,六 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,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 500 里。

据《大唐六典》记载,最盛时全国有 1639 个驿站,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,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。邮驿分为陆驿、水驿、水路兼并三种,各驿站设有驿舍,配有驿马、驿驴、驿船和驿田。

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,一般叫做“驿丁”、“驿夫”、“驿卒”、“驿隶”。从名称来看,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。

陆路上的驿丁,也同样受到煎熬,他们在烈日之下,在寒风凛冽的冬天,在倾盆大雨之中,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,匆匆奔驰在驿路上。

唐朝规定,驿丁抵驿,必须换马更行,若不换马则杖八十,唐律还规定,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